台灣中醫與西醫研究醫美論壇

標題: 在海外助推中醫國際化(商界傳奇)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19-10-29 18:50
標題: 在海外助推中醫國際化(商界傳奇)
作為較早一批從事中醫海外推廣事業的華人,吳濱江為海外中醫教诲傳播和普及奮斗了近30年。

        在國際中醫界,他颇负盛名,獨創“吳博士頭部按摩法”,是今朝國際上僅有的4位身兼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和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的“兩聯”副主席之一。在中醫教诲領域,他桃李滿園,培養的學生遍布歐、美、亞各大洲。

        從赤腳醫生到吳博士

        40年過去了,吳濱江對那年8月的那個下战书仍然記憶猶新。

        採訪中,他的思緒數次隨著他的眼光飄向很遠,這是第一次。記憶裡,那全国午太陽很毒,心境也被烤得很焦,高考錄取結果已經放榜幾天了,吳濱江決定還是咬牙去看看。“當看到本身被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系錄取時,一顆緊揪了幾天的心終於落地了。”

        個人簡歷裡,吳濱江的最高學歷是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學博士。“吳博士”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從鄉村“赤腳醫生”到享譽海外的“吳博士”,吳濱江的學醫之路並不服坦。

        “我和中醫的緣分來自家属傳承”。1972年,吳濱江中學畢業。年僅15歲的他,上山下鄉回到河北高邑縣北焦村老家,跟表叔學起中醫,當起“赤腳醫生”。

        “表叔很嚴格,他從《湯頭歌》開始教我學習中醫經典,背完30遍才可以吃飯。”憶及那段時光,吳濱江感伤很多,針灸、按摩和開方,表叔傾囊相授,為他打下杰出基礎。

        “上山下鄉兩年后,返城干臨時工,曾在商铺賣過菜、混堂搓過澡、飯店炸過油條、基建工地做過力工、冬日做過司爐工,也在學校做過臨時代課老師,后來分派到大集體性質的汽車补缀廠當學徒工。”吳濱江說,在恢復高考的前幾年,他幾乎半年換一個事情,上了6年“社會大學”,積累了與各行業人士打交道的能力,為未來臨床上與分歧病人溝通打下基礎。

        1977年,國家颁布发表恢復高考,吳濱江晓得,改變人生的機會來了。“得悉可以參加高考,我興奮極了。白日要事情,但為了掌控這個難得的機會,我就在夜裡復習,實在困乏就五分鐘用涼水洗一次臉,再扎合谷穴以连结苏醒。”

        苦心人,天不負。1978年,吳濱江如願進入大學校園,成為鼎新開放后全國統考培養的最先一批中醫專業人材。吃苦勤奮的學習讓他的醫術漸入佳境。

        1985年,吳濱江又考入中醫的最高學府——中國中醫科學院,3年內研讀針灸和氣功兩個專業,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批醫學氣功碩士。

        1990年,吳濱江決定出國創業。尔后8年間,他輾轉於日本、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在不少國家語言欠亨,醫患溝通不暢,但精深醫術和中醫療效自己就是最佳的通行証。

        起死复生辦中醫教诲

        本年10月28日,在加拿大安大抵省馬克姆市政廳,“2018加拿大注冊針灸師注冊中醫師繼續教诲學術大會”暨“加拿大安大抵中醫學院建校20周年學術研討會”准期舉行,一時贵宾滿座,大咖雲集。作為會議的主辦方,吳濱江感伤萬千。

        1998年6月,吳濱江以“特别人材”身份移民加拿大,除開中醫診所外,他参加安大抵中醫學院,主講中醫和針灸課程。

        “當時學院規模很小,每周僅有2天晚上授課,每次隻上兩個小時,中文授課。”吳濱江回憶說。

        不久,因經營狀況欠安,原主人成心將學院關閉或轉讓給别人,吳濱江決定接办經營,雖然他清晰“選擇中醫教诲行業,在當時幾乎誰辦誰賠”。

        “教诲發展是長線,一般必要七八年乃至十幾年才能红利。中醫教诲更是少有人走的路,可是不克不及因為難就不去做。”吳濱江感伤。

        2000年4月,吳濱江正式成為加拿大安大抵中醫學院的院長。

        大刀闊斧地鼎新起首從改變教學模式開始。“隻有走出封閉的小世界,走入主流社會,才能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吳濱江決定用英文授課,吸引當地生源。

        中醫是一門知識型和技術型相結合的學科,書本是載體,技術部门卻必須要老師“谆谆教诲”。若何创建一套科學量化的中醫針灸操作稽核機制,若何切實做到讓針尖成為從業者手指的延长,是關乎中醫針灸可否在海外存活的焦点問題。為此,吳濱江沒少費腦筋。

        “學生在第一階段訓練中練習3000針以上借貸,可以把握指力﹔在第二階段中,經過3000針的懸臂力訓練,能將拙力變成巧力。”經過反復試驗,他帶領學生總結出一套獨特的量化練針根基功訓練法子。從量變到質變,這套實用的教學法子被學界公認行之有用。

        期間,他還憑借與世界中醫界的廣泛聯系,放置學生到中國大型醫院實習,增长臨床經驗。别的,安大抵中醫學院的畢業生中有一部门優秀者留校任教並兼做臨床,成為語言和專業都超卓的教師。現在,學校的師資气力日漸強大,學院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這讓吳濱江備感欣慰。

        幾經演變,這所曾瀕臨破產的學校,在吳濱江的帶領下,逐漸步入正軌,成長為海外中醫教诲和學術交换的首要基地。

        “我但愿這裡渐渐成為傳播中醫文化的一個窗口,讓中醫文化隔熱紙, 更好地走向世界。”吳濱江初心不改。

        為中醫立法奔波不歇

        助推中醫國際化,中醫立法是關鍵一步,吳濱江為此奔波不歇,關切深遠。

        2006年,在吳濱江等當地中醫執業者的配合促進下,加拿大安大抵省議會通過中醫立法第50號法案,對針刺的皮下穿刺權、中醫的診斷權、中醫的治療權和獨立開業行醫等職權予以明確和保護,同時以資格注冊對執業中醫師和針灸師隊伍予以規范。其所處的安大抵省成為加拿大同時規管中醫和針灸的先行者之一。

        “這是幾代海外中醫執業者配合期盼的功效,也是幾代人配合尽力的結果,意義重大。”吳濱江語重心長地說,中醫立法從無到有,意味著中醫藥治療的职位地方获得明確,能夠獲得與其他醫療專業等同的權益,能夠在專業教诲方面獲得更多政策支撑,能夠在職業办理方面不斷完美組織機制。

        “中醫立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部方案現今尚處於完美階段,加之政策落地的緩沖期,或許還必要當地中醫執業者奮斗最少10年。”吳濱江說。

        中醫立法只是中醫國際化的一部门,要真正被國際社會廣泛接管和認可,還必要中醫積極融入當田主流社會。他舉例說,“好比在每一年的七八月份,當地住民多會選擇外出度假,而在春節期間,作為重要客源之一的華人出於習俗會防止診療。這些時間段客美白牙膏,流都會減少,防止在此期間開業,可以節約大筆本钱。”

        在中醫與國際接軌渐渐推進的同時,吳濱江審慎地提出,中醫在海外推廣和普及過程中,應警戒某些勢力“去中國化”的問題。

        “在異域文化環境中,复活代華裔和當地族裔傳承人對中醫的理解方法,與中國本土的中醫從業者有很大差異,若何保証中醫文化的純正性?如安在中醫傳承中破解民族性與國際性的均衡難題?”吳濱江在思虑,在摸索,在行動。




歡迎光臨 台灣中醫與西醫研究醫美論壇 (https://bbs.chsx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