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基層中醫館家門口享康健服務
以往市民看中醫隻能去醫院或中醫診所,现在患者到居家四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间或衛生院中醫館就可以看中醫。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薌城區上墩衛生院中醫館,古色古香的中式裝修讓人感觉濃濃“中國風”。中醫館內理療、牽引等設備齊全,可為市民供给針灸、艾灸等中醫治療項目。
據悉,該院中醫館於2016年年头建成投用,以中醫內科、中醫康復科為重要特点。“今朝我們月均匀接診2000人次,本年計劃新增中醫骨傷、中醫痔瘡、中醫婦科等科室,更好地服務患者。”該院院長、首屆漳州市名中醫羅耀明暗示。
客岁以來,與上墩衛生院中醫館一樣,我市有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渐渐改變了過去一間屋子、一張桌子、一個脈枕的“老三件”中醫診室,將中醫內科、外科、線上真人百家樂,針灸等科室集中结构設置,构成“中醫藥”綜合服務區,讓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中醫藥康健服務。今朝,我市已建成投用30家基層中醫館,初具特点。
開展師承帶徒傳承中醫藥文化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回憶起客岁我市舉辦的首屆中醫藥師承拜師大會,漳州市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醫師、首屆漳州市名中醫黃熙理仍記憶猶新。當時,黃熙理和我市中醫學界的28名專家一块儿,與61名繼承人簽訂了《教學協議書》,帶教周期為三年。會上,黃陽萎治療,熙理收了三名基層醫療機構的门徒。“他們每周按期跟我坐診,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把經驗傳授給他們。”黃熙理說道。
1972年,中學時代的黃熙理因對中醫感興趣,報名參加了學校衛生員的培訓,向老中醫拜師,從此與中醫結下了緣分。1974年高中畢業后,黃熙理下鄉當起了“赤腳醫生”開始行醫看病。1982年從福建中醫學院畢業后,她選擇回鄉,在市中醫院中醫婦科事情。
秉承對中醫的熱愛,35年來,黃熙理一向堅守在中醫婦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一線。從當時拜師學藝的门徒,到现在苍生心中的名中醫、年輕醫生眼中的師傅,黃熙理不僅帶過國內醫學院的學生,還有來改过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的外來门徒前來拜師。
據介紹,除名師帶教活動外,我市還開展基層中醫館建設事情培訓、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等活動,“下沉”優勢中醫資源,加強中醫專科專病人材培養和基層隊伍建設。
截至今朝,全市有40人被確認為省級美白針,基層老中醫藥專家師承事情指導老師、81人為繼承人,確立6個中醫專科專病為首屆漳州市中醫專科專病人材培訓基地建設項目,並給予政策、資金搀扶。(記者 吳靜芳 通訊員 趙木泉 吳超 余榮煌) |
|